在学校开班,粤韵育人
一直以来,粤剧给人的印象,都是中老年人才喜爱的艺术,较其他大众艺术,相对小众一些。但在三洲学校,这一结论显然不成立。
三洲是粤剧大师千里驹故里,受粤剧文化厚泽,粤韵悠长。粤剧文化是三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阵地,三洲学校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粤剧普及、弘扬千里驹精神的好路子。2020年,三洲学校正式成立小红梅粤剧团。
2021年,伦教街道加大力度推动“粤剧进校园”项目,三洲学校在街道的帮助下,顺利成立戏曲文化推广培育项目传承基地。
“对学校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三洲学校粤剧班汤老师坦言,几年前学校已经想将粤剧作为特色教育品牌来打造,但因没有实践经验,没有专业老师,教学难以向深推进。成立了基地后,伦教街道在师资、硬件上给予学校支持和指导,让学校粤剧教学逐步走入正轨。
有了街道落到实处的支持,三洲学校开始发力,充分利用地域戏曲资源,将粤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邀请省级粤剧团导师定期传授传统技艺课。与此同时,学校派出三位专任教师每周接受粤剧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粤剧教育师资水平。
刻苦训练,初露光芒
沃土培好了,就要开始育苗。成立基地后,学校在低年级物色苗子,最终选出30余名学生进入粤剧班,开始系统专业的粤剧启蒙教学。
刚开始时,因为年龄较小,许多同学都不知道何为粤剧。为激发大家对粤剧的学习兴趣,老师们首先通过播放粤剧片段,由浅至深讲解粤剧基础知识。待学生了解粤剧后,再进行基本功训练。
每周两次训练课,粤剧班的同学都准时到达音乐室,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唱腔、咬字、弯腰、踢腿、走位。每天,老师还会将练功作业发到家长群,要求学生坚持每日“打卡”。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粤剧功底学习的艰辛,非一般人能忍受,少部分同学难以克服艰苦的练习而选择放弃。但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坚持下来,静心苦练。
“我不会讲粤语,在咬字上要下很多功夫,所以要比别人更努力。”今年四年级的周雨欣是粤剧班第一批学员,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粤剧。刚开始她并不会说粤语,而粤剧的唱、念对发音咬字要求很高,因此老师经常对她进行针对性训练,音不准就一直练,直到能唱出标准的发音为止。如今,周雨欣各种基本功扎实,已成为粤剧团的尖子生。
和周雨欣同班的何卓镁,也是粤剧班的“老学员”,每次练功她最害怕的就是压叉,有时还会痛到大哭。尽管如此,她从来没想过放弃学习粤剧,“练功是很辛苦,但我很喜欢粤剧,它不仅让我学得本领,还磨炼了我的意志,所以我不会放弃。”何卓镁坚定地说。
如今,粤剧已经成为粤剧班学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戏骨”在舞台绽放光彩
经过3年的培育推广,目前三洲学校戏曲文化推广培育项目传承基地教学成果丰硕,小红梅粤剧团成员登上各大舞台,所获荣誉不胜枚举。
2011年,周雨欣在短时间训练后参加佛山市第四届少儿粤剧艺术节,荣获“铜奖”;今年参加广东省第13届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荣获“银花奖”。
在刚结束不久的佛山市第六届少儿粤剧艺术节中,小红梅粤剧团不负众望,凭折子戏《拦马》获“银奖”、《裱花》获“铜奖”、《哪吒》获“参演奖”,何雨蔓荣获“银奖”。
当然,不仅三洲学校,北海小学、伦教小学粤剧班的“小红豆”们,亦在粤剧文化的学习和熏陶下,成为粤剧的忠实拥趸,成长为优秀的“小戏骨”,并通过参加各种比赛、表演,让粤剧在伦教青少年群体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小学粤剧班的每一个学员
都是粤剧文化传承者
他们手中的薪火,照亮了伦教粤剧的未来
宜居伦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