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北滘西海将迎来红色文化节,连日来,村里紧张筹备着各项活动。这个向大众开放的节日,是西海展示党群合力参与红色文化营造、合力共建共享红色村的一个窗口,照见一个红色乡村的文化魅力。
自2021年12月入选中组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以来,西海深入梳理红色资源,建强红色堡垒,传承红色基因,从阵地建设到文化挖掘,不断擦亮红色名片,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不过,变化不止于此。让西海村党委书记黄铨钊感触颇深的,还有村民群众的变化。曾经的西海,党群关系紧张一直摆在基层治理难题中的突出位置,如今,“不仅是党员,连群众都会参与到人居环境建设中去”。以“红色”为纽带,党员群众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断增强,激发出西海乡村振兴新活力。
连续两年办节的“红色底气” 实际上,这不是西海第一次举办红色文化节。早在去年,西海已有开展,今年更是在往届的基础上,以更加有趣多元的形式向外界展示西海的红色魅力。 敢于造节的背后,源于西海丰富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西海,是闻名的抗日战争革命老区。这片土地上,经历大小战役30多次,是珠三角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西海大捷”就发生于此。西海抗日烈士陵园如今纳入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包含这一革命遗址在内,在西海的革命遗(旧)址就有15个。
在各级资金的支持下,今年年初,西海启动了西海中心公园改造、石尾岗抗战遗址公园改造、南炮楼抗战遗址公园改造及烈士中路道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并结合文武庙、郭氏宗祠、党群活动中心和西海小学四项已完工项目,推进红色文旅资源连片优化。
针对因村居发展无法复原的部分遗址,西海还因地制宜通过设置标识,对遗址进行保护、复原。以南炮楼遗址为例,随着村居的发展,昔日的南炮楼已被拆除,如今成为了村民休闲活动的公园。但只要走进公园,就能发现相关的故事以文图形式展示在明显的位置上,遗址不再,但故事不会被走进这里的人所遗忘。
如果你问一个西海小学的孩子,他或许随口就能说出几个西海故事。在周一的国旗下,师生们会唱起《西海颂》;校园内,他们走过的爱国主义教育长廊,印刻着西海本土红色故事、革命烈士名言;每年,他们会走进革命遗址,追忆先辈的革命岁月……红色文化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
扎根革命老区,作为首个顺德区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小主人,是西海小学的目标。2021年,以西海大捷为背景,学校为学生创作红色舞蹈《蔗林朗朗》,至今该舞蹈多次在学校、村居表演,一次次激起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同时,学校还组建了师生红色宣讲员队伍,培养小小宣讲员。
受孩子的影响,西海小学的不少家长也成为了西海红色文化的“代言人”、新时代红色文化志愿队服务队的志愿者。据悉,顺德新时代红色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队由西海抗日烈士陵园馆长梁卓华发起,如今有近150名注册队员,队伍以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为“根据地”,活跃在学校、社区,向市民群众宣讲西海抗日烈士陵园的历史。
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力量逐步壮大的同时,西海还创作了《西海颂》绘本、联动设计公司与村民共创红色文创产品……具有西海标识的红色文化品牌越发闪耀。
凝聚发展共识的“红色力量” 以“红色”为纽带,更多的变化还在村里上演。
黄铨钊发现,自从去年利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资金,文武庙、郭氏宗祠等项目经过提升之后,连同周边环境,村民也觉得有了较大改善。也正是这个发现,成为了基层治理的一个突破口。
西海位于北滘东面,与广州番禺仅一水之隔,辖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两万,治理难度不可谓不大。不仅如此,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对于村委的信任度不高,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群关系算不上和谐,后来经过上级策略调整,才逐渐趋向缓和。
“因为村子大,人口密集,人居环境整治一直都是我们的难题,也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黄铨钊说。以项目完工为契机,今年西海在党建引领下推进“比邻善治”项目,通过招募邻长,组成“党委+邻长+热心村民”多元主体组合,由他们去挖掘身边需要改造提升的地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动员身边力量以及链接资源,亲身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邻长的角色很关键,招募而来的10名邻长都具备公心、热心,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邻长贞姐就一直关注着西海的发展,也了解村情,当得知邻长招募后,没多想就答应了。后来被村民频频点赞的变身“彩虹桥”的东风桥,正是贞姐提议改造的。
“东风桥是连接桥南大街和桥东大街的一座桥,是村民的必经之路,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很破旧了。”贞姐坦言,提议先改造东风桥,她有自己的小打算,“就是因为很多人走,大家都能够看得见变化,我们的工作才会被看见。”
近一个星期的改造时间里,不仅有邻长的参与,还有西海小学的师生、家长义工等志愿者出心出力。“一开始有人不信我们真的免费做事,都是在看到变化之后才信的。”贞姐说。但慢慢地,一些村民被这群做实事的人感染,也开始积极捐赠物资。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如今,针对桥南大街及桥东大街的微改造仍在继续。
在党建引领下,西海还从长者身上下功夫。居住在西海的60岁以上的长者超过2000人,占比人数多,如何拉近与长者的距离?西海从关注长者的需求出发,引入社会资源,开展长者关顾计划,一方面提供家门口的享老服务,另一方面,让长者感受到村里的温暖。
随着项目的开展,西海村党委还挖掘到了不少长者“领头雁”,今年2月起,“领头雁们”逢周四向社区群众、农民工群体派发糖水,爱心便民服务让不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黄铨钊还提到了西海小学旁边的正红劳动实践园。“那是我们和学校、家长共建的一块园地,从改造材料到种子,都要花不少钱,但家长、村民都自发筹钱去做,这个体现出的变化很大。”他期待,这个点能够逐渐辐射到整个西海,调动起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秋冬暖阳下,实践园里生机一片。
来源:珠江商报
|